大家好,今天美滋味百科(http://meizwei.cn)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吉林现旧石器遗址的问题,于是美滋味百科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吉林现旧石器遗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新屯子西山遗址位置在哪里
新屯子西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屯子西山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
新屯子西山遗址1998年被发现,2002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抚松县文物管理所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70平方米,出土石叶、石核、石片、细石叶等文物30件。遗址的发现,对探讨古人类在图们江流域的迁徙、开发和改造过程,及更新世晚期石器工艺的演变态势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历史沿革
1999年秋,当地村民挖参时,发现了一件重达17.5公斤的黑耀石石叶石核。
2002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抚松县文物管理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30余件。
文物遗存
新屯子西山遗址坐标东经127°16'13.6″北纬42°33'08.1″,高程582米,2002年被发现,同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0_,出土了石叶、石核、石片、细石叶等物品30件,根据出土物品分析,该遗迹是一个古人类临时活动场所。
发掘清理了一处椭圆形遗迹。遗迹由内外两圈以玄武岩石块摆放的椭圆形石圈构成,构筑有一定规律,石圈近边还发现大量的木炭、灰烬和用火痕迹,当为人类有意加工而成。石制品也主要出土于石圈遗迹之内。发掘者推测,此遗迹是人类为在旷野进行石器加工而构建的简易窝棚类遗迹。发掘出土石制品均为黑曜石,器类主要为石核、石叶和石片。遗址不见磨制石器和陶片,年代大致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或稍晚。
遗址意义
遗址旧石器时代旷野居住址的发现填补了吉林省内旧石器时-古发现的空白,在国内同时期遗址中亦少见。遗址发现的重达17.5公斤的黑曜石石叶石核,石核之上现存的长达32.2厘米、宽4厘米的石叶疤痕,均为国内旧石器时代石叶石核之最,国外也极为罕见。该遗址的发现,对探讨古人类在图们江流域的迁徙、开发和改造过程,及更新世晚期石器工艺的演变态势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遗址保护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吉林省有哪些古人类遗址
吉林省有青山头遗址、安图人遗址、万发拨子遗址、百草沟遗址、猴石山遗址。
1、青山头遗址
1981年和1982年,吉林省地震局和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先后两次在青山头发现古人类的头盖骨和部分躯干化石,经测定,这些化石距今约一万三千年至七千八百年。
198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这里进行了科学的发掘,获得人骨化石一具。同时,还发现有打制粗糙的石器和骨制、蚌制的装饰品。这具人骨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九千年左右。
2、安图人遗址
1964年5月,吉林省地质局区测大队、东北地理研究所和吉林省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的发掘小组,对残留的洞穴堆积进行了清理。清理前,洞穴已被破坏。在发掘清理时,没有发现石器,但是在共生的动物化石中获得了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经考古学家命名为“安图人”,属晚期智人。测定结果,属于晚期,距今3万~2万年。
3、万发拨子遗址
万发拨子遗址,吉林省东南部、上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遗存之一,属。
其中积石墓、方坛积石墓反映出时期的一种特殊葬俗,与这两种墓葬同期的生活居址的发现对于研究高句丽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万发拨子遗址对研究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及其与的文化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百草沟遗址
百草沟遗址,位于吉林省汪清县百草沟镇安田村东侧,是一处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大型聚落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
百草沟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东起嘎呀河岸,西至窟窿山脚下,分上下2个文化层,上层为铁器时代遗存,下层为青铜时代遗存,出土文物有石戈、石斧、青铜扣、骨针、卜骨、陶盆、陶罐等。百草沟遗址对研究中国东陲开发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5、猴石山遗址
猴石山遗址,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吉林城北8公里龙潭区孤家子村北1.5公里处。主峰海拔289米,在山的东、西、南、北各坡均有数级台地,每级台地都有多少不等的环形居住址坑。在居住区东北0.5公里许的山坡上,埋藏着数百座石棺墓,即为墓葬区。
三、扎赉诺尔区的历史文化
古墓葬扎赉诺尔石板墓群、拓跋鲜卑古墓群古遗址扎赉诺尔遗址、蘑菇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灵泉小孤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沙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辽代古城遗址、小河口遗址近现代史迹扎赉诺尔煤矿机械修配厂旧址、九号井旧址、俄式建筑群、五警士墓、秃尾巴山阵地遗址、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旧址、小孤山日军工事遗址、蘑菇山日军军事攻防遗址、日式建筑群、西大营兵营旧址化石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猛犸化石、披毛犀化石、灵泉小孤山植物化石等拓跋鲜卑古墓群
古墓群位于扎区北部达兰鄂罗木河故道东岸的坡道上,1959年发现,有300余座古墓,为东汉时期的拓跋鲜卑墓葬。到1984年共出土文物450余件,包括陶器、铁器、铜器、鹿纹金饰牌等,对研究鲜卑起源具有重要价值。2003年在原墓群旁又发现大量墓葬。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古城遗址
辽代古城遗址有2座。在其中一座位于距鲜卑古墓群500米的达兰鄂罗木河东岸,1960年发现,古城中部有一高约1.5米的平台,现仅存东墙,城内遗迹遗物很多。2003年乌尔逊河入湖口处发现一座辽代古城遗址,仅余部分残墙,地表散落有陶片、石器、瓷片、钱币、饰物等,附近有墓葬,初步考证为皮被河古城。
蘑菇山旧石器遗址
遗址位于城区西北2公里处,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石大窑文化向北方传播和发展的结果,出土有石锤、石片、刮削器等石器,可推断出此地在两三万年前有兽类和鱼类生存,是原始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场所。
猛犸象化石
1980年,扎赉诺尔露天矿先后发现2具猛犸象骨骼化石。猛犸象为松花江猛犸象,兽龄约45岁,生存年代为距今33760±1700年前的更新世晚期。两具猛犸象骨骼化石经修复后合并装架成一具完整的骨架,骨架高4.7米,长9米,门齿长3.1米,是中国已知猛犸象化石标本中最大的一具,展出在内蒙古博物馆。1984年又在露天矿发现一具猛犸象骨骼化石。
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
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的遗存地位于扎赉诺尔矿务局露天矿区。从1933年发掘出第一个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后,迄今已出土16个。扎赉诺尔人具有蒙古人种的原始特征,头型属“宝塔头”,是幼年开始用带子勒紧头骨使其不发育的结果。经测定,扎赉诺尔人青年女性脑容量为1195毫升,中年男性为1450毫升。 进入20世纪后,大批的俄国人、中国内地汉人迁入扎赉诺尔地区,蒙、汉、俄民族间由最初的相互婚媾扩展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在语言、习俗、文化艺术以至衣食住等各个领域逐渐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三元圆融”文化现象。最为直观的首先表现在建筑艺术上。20世纪初扎赉诺尔即出现俄式建筑,上百年来俄罗斯建筑艺术逐渐积淀在中国的建筑艺术之中。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楼房亦突出俄、蒙元素,尤以二子湖度假村别墅为“三元圆融”的典范,木刻楞的建筑风格和点缀其间的蒙古包体现着中西文化的结合融汇。从语言上讲,扎赉诺尔区蒙汉语兼通、蒙俄语兼通、汉俄语兼通者大有人在,人们交谈中时有蒙古语、汉语、俄语交叉使用的习惯。饮食习惯例如早饭喝奶茶、吃列巴和咸菜,奶茶是蒙古族的饮品,列巴(面包)是俄罗斯人的主食,咸菜是汉民族的小菜。居住环境方面,在扎赉诺尔的西山,民宅有土坯、草皮建筑的土房,室内除有木质天棚、地板外,还有壁炉、火炉,后面的烤炉系俄国人的设施,而烧牛粪又是蒙古族的“专利”。
到此,以上就是美滋味百科小编对于吉林现旧石器遗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吉林现旧石器遗址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