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美滋味百科(http://meizwei.cn)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985、211高校硕博生为何扎堆小县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985、211高校硕博生为何扎堆小县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硕士70万,博士130万,县医院为何依旧难招人
基层医院的待遇、发展、平台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都导致了一些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县市级医院工作。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城市的公立医院也在不断地扩张及城市人口政策改革,这也吸引了部分医学毕业生更愿意留在城市工作。
辑文编译-SCI论文-医学论文-SCI润色-SCI论文发表
专业致力于医学领域SCI服务,包括SCI论文评估、SCI论文编译、医学论文编译、SCI论文润色、科研基金申请毕业课题设计等,可以协助医学科研工作者发表SCI论文、医学论文,硕博论文等大学考哪个城市比较好
几个月来, 长沙、成都、武汉等众多主流二线城市纷纷抛出送房子、送户口、送钱等措施招徕大学生毕业生。其实,早在面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每个分数在重本线附近徘徊的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难题:是选一个二三线城市正儿八经的一本,还是选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的二本学校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选“一二线城市”和“一二本”。
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考虑,对此,我们做了一个对比和分析。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能给你带来什么
很多人都说,“选大学就是选城市”。在对于大学的选择上,这些人会更偏向于选择一线城市,在他们眼中,城市的资源优势大于学校的学历优势。
以一线城市北上广为例,2017教育部公布的大学名单里,北京总共92所高校,本科院校(包含一、二、三本)67所;上海高校共64所,本科院校38所;广州市高校总共83所,本科院校36所。
这些大学会根据办学特色的不同实行“联盟”,学生可以跨学校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小楠原是在北京印刷学院(二本)读书,但是她经常去北大蹭课,她就是通过蹭课的方式,修完了中青报首席评论员曹林在北大开设的新闻评论课。
一般老师都很欢迎学生来蹭课,在课堂上没有一本二本的区别,大家共同享受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是二线城市所不具备的好处。
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读书,周末可以去国家图书馆自习,可以去798看展览,可以去三里屯偶遇各种明星大咖,可以去听专业讲座,这个城市有太多公共资源可供你使用。除此之外,大城市还提供了非常多的实习与工作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6000万注册公司,光北京就有800万。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互联网、影视传媒、房地产等各行业都在北京集中分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投行、金融公司、文化产业都非常发达。
在这里,很容易找到实习和工作机会,也很容易和牛人一起共事。每到寒暑假,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都会迎来一大批在二三线城市读书的学生,他们选择假期来这里实习,为自己寻找更好的工作。而在本地上学,则可以省去很多生活交通成本。
同时,这种经历也可以为自己简历“镀金”,哪怕是以后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在一线城市实习过得经历会让他们很容易脱颖而出,从而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一线城市读书,从大一开始,就可以开始大公司实习,为自己增长视野。
许多人在毕业后会优先选择在一线城市就业
小薛现在大三,但已经在传统媒体像中国证券报、互联网公司新浪网易、创业公司逻辑思维实习过。他每次实习的岗位都有所不同,从实习记者到运营,再到产品,只要感兴趣的工作都去试了一遍。
按照他的话说:“试过才知道喜不喜欢,总不能等到毕业后再去试错吧。”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实习经历,也增长了见识,待过不同的公司感受过不同的企业文化,也相对成熟一些。等到他毕业的时候,这些经历会为他提供更多的选择,而这些,真的只有大城市才可以给。
无论是哪个城市的毕业生,都会更倾向于去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但是,在这个城市上学的毕业生,会更容易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以2016年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应届毕业在京就业比例超过50%,研究生在京就业比例则超过了60%。
报告显示,82.66%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异地就业,其中近四成选择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选择回到原籍所在城市的人群比例只有17.34%。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群比例达到43.75%。
学历优势:一本到底有多重要
对有些人来说,学历比城市重要的原因是,学历才是未来的敲门砖。
用人单位设置学历门槛,这究竟合理吗?游戏媒体131主编何嘉表示:以前的元老普遍学历过低是因为那时候人才少。现在有学历要求,降低招人的风险,我面过不少人,连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达不到,这种咋招?当然低学历,但是有能力的人才,各个公司肯定会有特别通道的,学历不是硬性标准。
学历在有些事情上是一个隐形标签,有些公司还会在定薪水的时候参考学历,在职员竞升的时候,学历也会是一个参考标准。
当然,还有人会说,二线城市的一本虽然城市竞争力不如一线城市的二本,但这一本是实实在在的一本,学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都与二本学校有本质区别。
二线城市的一本院校仍然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者,他们能够给学生提供的资源和视野,同样不可低估。
对某些有学科要求但却无法进入最顶尖的学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二线城市一些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仍然是很多人的不二之选。毕竟,专业有时候对就业方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二线城市的一本与国外大学有很好的交流合作,学生可以申请出国交换。而且,一本学校的保研名额要大大多于二本院校,选择一个不错的一本院校,保研的机会也会大一些,而且还能保到比较好重点院校。
这就是一本的优势,如果想要读研的话,一本院校能够提供的支持大于城市提供的资源。
就师资力量来说
二三线城市的一本不一定比一线城市的二本要差。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的一本氛围也可能比一线城市的二本要好。
从生活成本上考虑
二三线城市比一线城市要低,但同时娱乐生活的丰富程度,也会低于一线城市。
从城市发展水平上来说
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的确不如一线城市,所以从就业角度来看,一线城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平台、更多的岗位甚至更高的薪酬。
从现实发展角度上看
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正在迅速的发展起来,这期间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撑。近一两年来,二三线城市都为能够留住人才而出台了更好的人才政策和购房政策,这相比一线城市来说,是非常大的吸引力。
至于如何选择,我想看人吧,没有绝对错的决定和对的决定,只有适不适合的
1.读大学城市很重要。
第一梯队当然是当然是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东南沿海一带。
其次内陆武汉,成都,重庆
北方发展慢,即使双一流,老985的兰州大学,因为地域原因近几年发展慢了很多。
2.大学的综合实力也很重要。
双一流院校,副部级高校的教育资源相应就多。如果成绩差不多,老牌名校文化积淀,校友沉淀也丰富,职场发展也会有帮助。
如果单纯为了好玩,大学玩出来后,职场的苦日子才开始。大学不在校园如何,主要看在这个行业里师兄师姐们都发展的怎么样,领导层,专家组大都是师兄师姐,其他院校的能拼的过吗?
第一,尽量去北、上、广、深、杭这样的城市。机会多,视野更开阔。
第二,如果想出国或者以后想做研究,可以去稍微差一点的985高校,这样的研究平台会比较好。
第三,尽量不要去小的地级市。
因人而异吧!肯定经济及政治的中心最好了!抛开压力是不可能的,选择了好的环境就得付出与环境相匹配的心血。发达城市高校云集,大咖众多,对自己的视野和体验都有很大的开阔与帮助的。未来的日子,痛并快乐着是一种常态!奋斗与付出是成正比的,没有不劳而获的优质生活的!
郑强老师的鞭策与认识很是对的!关键还得靠自己,国家的扶持是一方面!拼搏的心永远不能停歇……,美好的未来等着加油的你……
为什么哈尔滨工程大学看起来占地面积很大,每年的毕业生却好像很少的样子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的母校,当年考到这个大学纯属阴差阳错。
高中时,我是黑龙江一偏远县的学霸,1983年参加高考时,本以为能够轻松考进北大、清华,于是,就把哈工大报到了第五志愿,而非重点院校一律填报为“不服从分配”,高考分数下来,虽然仍是我们县最高分,但比清华、北大低了十多分,而其它所有报的学校根本就不收第二志愿。于是,我几乎要高分落榜了。
正在我准备复读、重新攻克清华、北大时,收到一封电报:某某某,您原志愿录取已满,拟录取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航天工程系,同意否,速来电。
哈船舶?哈尔滨怎么会有船舶学院?听都没听说过,赶紧问老师,老师告诉我:这学校就是当年的哈军工,比清华、北大都牛逼!赶紧去吧!
就这样稀里糊涂来到了这所学校,到校后才知道,当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各系都归船舶总公司,只有航天工程,其实是导弹工程系,是归航天部,于是,这个系就要求划拨给哈工大,这件事办了两年,我们那个系中间两届没招生,等到我们这届,尘埃落定,划不过去了,现补的招生计划, 在正常招生计划里根本没有。而当年的哈船舶比较能装,只收清华、北大的漏子,我就这样漏进了这个学校。
头一次离开我们那个小县城,头一次坐火车,头一次进省城,出火车站就坐上了学校的接站车,以为上车就是我们学校,哇!学校好大好大!比我们县城都大!
后来整明白了,其实没那么大,但也真的好大。
好大的校园当中,有一部分隶属于军区,当年,学校还曾鼓动我们学生去跟军区闹,企图把军区的几栋楼要回来,但没成功。
这两年回去,看到文庙街中间立起了隔栏,已经把军区与校区隔离开了。
母校,从哈军工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之后又改名成哈尔滨工程大学,越改名越没名了。
(补记:实实在在没想到,随意写的母校,居然会有那么多人关注,我就再补发几张照片吧,可惜,原图都早已删除了,都是从我QQ空间当中找到的,因为不是原图,像素很低,但愿能够勾起校友们的美好回忆)
2月16日大年初一补记:
这篇回答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50分也就能得15分,因为答非所问,完全跑题了。但能受到这么多的关注,说明社会上、校友们对这个学校的重视。
大年初一,无所事事,刚刚去母校转了一圈。想不到今天风好大,飘着小雪,天灰蒙蒙的,照相效果也不好。
红旗大街的校门似乎变成了正门,后面的大楼应该是后建的,不知道是什么楼。
这几年母校开始举办高校雪雕比赛,可那些作品,真的真的好差啊!那种粗浅的创意直接变成了立意,做工普遍粗糙,加上前一阵气温回升,有些冰雕开始破败,雪也不再洁白。
现在的大学生,创造力呢?表现力呢?
校区的好多建筑不知道是干啥的,只有这图书馆标志明显,气势恢宏。
母校不可能重塑军工时期的辉煌了,逝去的已经逝去。一如我的青春,不会再来。
哈工程的校友们,这季的杏花,开得好短暂!前一个周末去还含苞待放,再去却早已凋落一地。
主要是今年的气温在前几天过了二十多度,催开了杏花,紧接着夜晚又接近零度,花早早就衰败了,只拍下了几张,发给校友们。
【是国家“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建高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前叫哈尔滨船舶学院,再以前是创办于1952年的赫赫有名的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的海军科系。
哈军工在1969年底被拆分,其相关科系分别并入了现在的国防科大,西工大,南京理工,装甲兵工程学院,哈工程等七所院校。
由于其前生是拥有完整而庞大的工程科系的哈军工,而且校园毗邻军区大院,所以哈尔滨工程学院的校园面积相对于其学生数而言,确实显得非常大。
哈工程现有师生人数仅仅3万多人,不过学校的学生素质和师资力量都挺不错。历史上该校就有捡漏清华北大的传统。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当年高考成绩因为低一分而没能上清华,然后就被调剂到哈工程去了。
我不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但是对于这个学校却不陌生。
高中那会儿可是还想过要考这个学校的,奈何人家基本上都没有文科专业。而且分数也是奇高,就这样,我就与之错过了。
其实对于哈工大当初听老师说过,属于那种包分配的。这就扯得有点远。
我觉得吧,一个学校的占地面积和学校毕业生人数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吧!总不能说,一所占地面积小的大学,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就必须少吧。
听说哈工大很美,希望有机会的话,能去哪里看一看。
告诉你们什么叫哈工程,前身是哈军工,哈船院。现在军工大院里有工程大学,黑龙江省军区哈尔滨警备区,前松花江军分区,总后物资站原航空航天部空气动力学院“627”所,传感器研究所“49”所,都在一个大院里。哈军工时期,还有海军的703研究所,校办四海厂,哈一机。葫芦岛潜艇车间,上海江南造船厂等关联单位。哈军工是正大军区级别与沈阳军区同级,比当时的教育部级别要高,全国唯一。
到此,以上就是美滋味百科小编对于985、211高校硕博生为何扎堆小县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985、211高校硕博生为何扎堆小县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