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
大家好,今天美滋味百科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问题,于是美滋味百科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200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
2002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应该说是高考全国卷语文命题最理性最成熟的一套。
这是我当年在陕西电视台做专题节目“高考再回首——语文”的结束语,到现在为止,这句话还没有过时,因为2003年、2004年两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并没有能够超越2002年。当年各方讨论的焦点基本集中在作文话题上,因为“作文”最像“语文”这门学科,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来说三道四说长道短,都可以来给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强加罪名。但最终大家还是公认2002年高考作文命题是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的一次飞跃。虽然当年的高考作文雷同故事多得惊人(这也许是这个话题最失败的一面。我概括了15个故事,在我评阅的试卷中,几乎有一半的考生都在讲这15个故事,这是我教书20多年最痛苦的评卷经历),但它毕竟开始走出概念、说教的圈子,而希望考生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突显了2002年考题的年考整体精神——理性化的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观念。何况,我个人宁可相信,雷同故事太多的本身,也说明这个话题正击中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弱点——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把思考生活作为重点,学生差不多根本就没有对生活的思考,或者说就想不到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而是要听党的话、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话,所以也就只能讲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话、讲家长的话、讲老师的话、讲党的话,慧键逗当然也就只能追求一些“稀奇古怪”的形式。
文章的思维固然必须有条理,语言当然要有文采,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自我思考,恐怕是很难写成好文章的。而要加强对生活的思考,这就要树立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首要观念,就要遵守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原则,即:人性意识、矛盾意识、境界意识。因为生活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世界因人类的出现而有了情感色彩,因此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首要原则就应该是人性原则,即对现实生活一切现象的感受都应从人的角度去认识,无论是猫是狗、是山是水、是花是草都应感受其中人性的味道。其次,生活是由矛盾构成的,万事万物的区别与联系就是生活的矛盾性,传统的阴阳学说就是对世界矛盾性的朴素而形象的认识,因此,矛盾原则就成为思考生活的核心原则。其三,现实世界的矛盾平衡总是处于某种特定的状态,不同的状态会形亮物成不同的境界,比如幸福与痛苦,完美与缺陷,真诚与虚伪,平等与差异,高尚与卑劣,民主与法制,文明与野蛮,和平与战争等等。人类始终在追求着某种状态的平衡,即生活的境界、思想境界、艺术境界、爱情境界、工作境界等等。那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的语言文学,首先要有人文性,其核心是揭示生活的矛盾性,所形成的审美效果就是特定的境界。这就是说,作为现实生活的感受主体的人,就必须树立人性意识、矛盾意识和境界意识。如果缺乏人性意识,对生活的感受就显得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甚微;如果缺乏矛盾意识,对生活的认识就显得不条理不前卖逻辑不明确,更谈不上全面深刻;如果缺乏境界意识,即使你的思想是有意义的,并且也是明确的,但能否被他人接受,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会接受到什么样的程度都很成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境界,即古人所谓的“道”,无论文学、音乐、美术还是民情风俗,人们追求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这种境界万古不废的法则。
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在文章中,我们称之为“主题”。“主题”不同于“话题”,不同于“标题”。?
“话题”是谈论的问题,多指生活的某个方面。话题作文就是给定学生一个生活面,可以是具体的某个领域,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也可以是抽象的某个范畴,如“诚信”;还可以是感知的特定角度,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者干脆直接给出生活的某种矛盾,如“心灵的选择”、“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当然也可以是一个意象,如“面对大海”、“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主题”是对“话题”的认识,对“话题”中包含的矛盾之辨析。同一“话题”可以有不同的主题,甚至截然相对的主题。?
“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特定的概括,一般是从特定的角度对核心矛盾的概括,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淡化次要方面。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胡同与文化的统一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化,对立性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说明,胡同的衰败是历史的选择,北京人只是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即文章的内容在讨论“胡同与文化”而非“胡同的文化”。辨析清楚了标题的矛盾属性,文章内容就一目了然。铁凝的《永远到底有多远》则形象地阐明了人生的价值所在。永远就是永恒,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生的价值是可以永恒的。《麻雀,我让你走》反映出作者选择了尊重生命、放飞生命、让生命自由欢快地飞翔。?
具体到“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其核心不在选择本身,而在心灵斗争的过程。用审题的三种不同境界来分析,那么基本意义就是“现实的选择”,再引申一步可以理解为“人生的选择”(引申意义),一般考生想到这个地方就开始构思文章了。诚然,这种境界比“现实的选择”高了一个层次,但要就此下笔,总觉着还是有些茫然,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编一个连自己也不甚明了的故事,或者发一通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议论。要写好这个话题,就必须明确其本质意义(揭示话题的核心矛盾)。这个话题的关键并不在“选择”自身,而在“放弃”,或者说“选择”的本质就在于“放弃”。因为贪欲、攫取是人的本能,“放弃”实在是一种人性的考验,比“选择”要难得多。一个会“放弃”的人,当然应该是一个会“选择”的人。而且“放弃”比“选择”更大度、更无私、更有一种开阔的胸襟(思想境界就高了一层)。事实上差不多所有满分作文都是在谈“放弃”,因为这样的思路明确了“选择”与“放弃”的关系,不局限于“选择”,不片面地、孤立地谈“选择”,这就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当然也就会有不俗的表现。(李振民)??
满分佳作
霸王泪?河南考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
夜已经来临了,他和他的马儿孤寂地站在冰冷的乌江岸边,秋风撩起他散乱的长发,那张刚毅的脸上竟也写满了疲惫,他忆起年少读书时听叔父说的那句话:“为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一个人和为一个人而牺牲千千万万的人同样是不对的,然而,你必须作出选择。”是啊,今晚是要作出选择了。他回看不远处的营帐,那里有他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他不忍再想,只是轻轻地抚摸着身旁马儿的鬃毛,他看见马儿的眼角亮晶晶的,自己的虎目竟也有了发胀的感觉,连忙把头扭向了一边……?
(二)
几十个人闷闷地喝酒,往日的喧闹,多了几分悲凉,他也是一言不发,双手捧着酒坛自顾自地喝,直至他将整坛酒喝光,才站起身来从旁拿出一个包袱。他走到酒桌前,从包袱里抓出一锭锭银子,放在几十个人的面前,然后挥挥手,叫他们各自去吧,便将脸别在了一旁,他听到身后一阵的叮当之声,仿佛觉得那被扔到地上的兵刃是砸在自己的心口。良久,他才慢慢转过头来,霎时便惊呆了,那落在地上的哪里是什么兵刃,竟然是一锭锭的银两,泪终于来了……?
(三)?
她对他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他便看着她举剑抹向了自己的粉颈,他眼睁睁地看着,酒力发作,他已无能为力。第一次觉得那种颜色竟是如此的刺目,它曾经从敌人的脖颈中喷涌而出,而今竟染红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翠玉黄衫……混浊的泪水悄无声息地滑落。?
(四)?
他终于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他们个个使出了自己的全力,然而敌人仍像潮水般压了过来,当他被部将推攘着上了那只救命的小木筏时他虚吼了一声,将自己的战马拉上了木筏,静静地说:“来世,仍是兄弟。”便举起兵刃返身投入“潮水”中,透过层层血污,他看到那只木筏上的乌骓马竟跃进了无底的乌江,看到了身旁的兄弟一个个地倒下,他觉得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他流着泪,含着笑举起了手中的剑……乌江岸边,洒遍了霸王的眼泪……?
【点评】?
项羽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这种争议源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哲学观念。
儒家和道家是中华文化的两大支柱,所以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方面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方面又说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能屈能伸大丈夫。一方面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十六计走为上;一方面又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项羽陷进去了,我们也陷了进去。?
这个考生避开了所有历史的、哲学的、政治的复杂争议,单纯地来塑造一个“失败英雄”的悲壮,塑造一个穷途末路的人的悲愤与豪壮,这本身就是一种聪明的选择。而悲愤与豪壮是人类震撼力的一面。成功是令人兴奋的,失败是让人悲哀的,只有在失败中的抗争才是悲壮的,才是震撼的。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悲壮的历史。“霸王泪”这个标题也正突出了这样一种悲壮美。但我们不能就此说,文章就缺少了对生活的思考,而应该说文章把对生活的思考,寄寓在了形象的刻画之中。因为悲壮美是人类诞生发展的永远的审美取向。(李振民)
到此,以上就是美滋味百科小编对于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