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宏思瑞号(http://meizwei.cn)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gmv跨境电商平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gmv跨境电商平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joom适合高客单价产品吗
joom适合高客单价产品,Joom是2016年上线的一个俄罗斯本土的移动端电商购物平台,目前主要针对俄罗斯、西班牙、法国、美国等欧美市场。现在Joom俄罗斯市场每月的GMV与订单增长量达到了50%之多,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也是跨境的一匹黑马。
Uber又添挂车租赁业务线,能支撑起1200亿美元的估值吗
比较难。Uber1200亿美金的估值依靠现在的模式和业务,都是很难支撑和实现的。
先说Uber1200亿美金估值是怎么算出来的。和滴滴相对单纯的商业模式不同,Uber在出行领域一直处于多元化扩张,主营业务就是网约车、外卖,新一点的业务就是分时租赁、单车、无人驾驶、挂车租赁、直升机等等这些。之所以估值可能会很高,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单量大,GMV高、客单价高,加上又不断通过投资、并购以及交叉持股等方式和很多高估值的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出行行业扯上了交集,所以Uber的估值看起来就是会很高。
但是说它撑不起来,也绝对不会冤枉它。事实上,1200亿美金的估值,确实存在投资人在刻意推高的可能。从成立至今,Uber及其海外业务已经完成超过15次共计100亿美金以上的融资,机构股东高达数十位。各个股东之间利益捆绑严重,如果不把估值抬高,可能就意味着没有收益。
最近一年多来,Uber的发展进程并不“消停”,负面消息不断,官司缠身、创始人离开,在海外很多地区的业务也在被竞争对手不断蚕食。本寄于厚望的自动驾驶,则成为了Uber未来发展里最不确定的因素。技术不过硬、事故发生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以及过往的持续烧钱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Uber。
另外,包括直升机和滑板车等创新型业务如果想在短时间内落地,也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乃至政策允许,这些都成为Uber能否支撑起如此大估值的风险因素。
拼多多发布最新财报后,为何股价会大跌17%?靠烧钱转流量的模式,还能行得通么
刚刚公布财报的拼多多,乍一看,数据是非常靓丽的。但是,股价大跌17%的表现,却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第一,增速在下降
拼多多四季度月活跃人数2.726亿人,同比增长93%,虽然依然是高速增长,但增速较上几个季度明显放缓(三季度增速225%,二季度增速为495%)。单季度新增月活4200万,环比增速为18.2%,和前两个季度基本持平。
第二,费用增长快
2018年全年,拼多多销售费用增同比增长了900%,从13.446亿元大幅增加到134.418亿元。四季度研发费用也大幅增长。
费用的迅速增长,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拼多多经营亏损幅度明显扩大。2018年四季度,经营亏损26.409亿元人民币 ,比2017年四季度的2270万元明显扩大。2018全年,经营亏损107.997亿元,2017年经营亏损则为5.957亿元。亏损数据都是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
当然,2018年拼多多的亏损与上市也有关系。2018年,拼多多含IPO一次性计算员工股权激励所产生的经营亏损为107.997亿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的平台经营亏损为39.583亿元。
第三,前期涨幅大
今年年初以来,截至本周二收盘,拼多多股价累涨37%。这个涨幅还是相当可观的。所以,这一次的下跌也带有借利好出货,获利回吐的意思。
只不过这个回吐有点太厉害了。截至周三收盘,拼多多周三一日就抹平了今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涨幅。
除了上面这些,拼多多其实还有一些自己的问题。比如,假货的问题,被消费者反复吐槽,我自己也主要是因为这一点,不敢上拼多多买东西,最多就是上去冲个话费啥的经,充完话费就删掉,下次要再下载。
这个“五环以内人士”看不懂的电商平台,到底能不能活下去,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0年3月11日晚间,拼多多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其中显示,拼多多全年实现GMV 10066亿元,同比增长113.44%,全年营收达到301.4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30%,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第四季度经营亏损为13.4亿元,同比及环比均大幅收窄。
而在用户数据方面,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到5.852亿,单季度净增4890万,较上一年同期净增1.67亿。于此同时,在财报中还强调到,2019年第三及第四季度活跃买家数净增1.02亿,增长势头无疑十分明显。
但除了上述表现亮眼的成绩之外,拼多多在ARPU方面,也就是每用户平均收入上的表现却十分微妙。早在2017年,拼多多大量在包括综艺节目及电梯广告中出现,为其带来了用户基数的疯狂增长,据当时的财报数据显示,其当年用户量就已经达到2.448亿,但与此同时,每位用户的平均收入却只有7元。当时就观点认为,由于拼多多拉人砍价的社交电商模式,部分用户或许只是受亲朋好友之托专门帮忙砍价,却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消费。
到了2018年,根据拼多多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一年的活跃买家数量达到了4.185亿,而伴随着活跃用户量的增加,ARPU也狂涨347.86%,达到31.35元,毫无疑问也证实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从围观转化到进行购买,而已经产生购买行为的用户也显然买得越来越多,对平台的黏性越来越强。如果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来看的话,拼多多的发展显然会有很大的潜力。
但在2019年,拼多多财报中公布的ARPU增长,却显得略有些尴尬,在年活跃买家数达到5.852亿的情况下,ARPU仅提升至51.5元。为何2019年拼多多在总体营收上涨130%的时候,ARPU的增长幅度却要小得多呢?这或许就得从2019年拼多多推行的“百亿补贴”活动中,寻找答案了。
在拼多多公布的这份财报中不难发现,2019年所取得的成绩,毫无疑问与几乎贯穿2019年的百亿补贴计划有着一定的关系。在财报中显示,拼多多2019年全年的市场费用高达271.75亿元,相对应的营收则为301.42亿元,而这一数据显然也证明了用户薅的羊毛来源于何处。
而对于拼多多2019年的财报数据,相应的分析也各有千秋。有网友干脆基于目前拼多多的业务模式和资金走向,调侃已经在美股上市的拼多多,是拿在海外获得的资本转换为补贴,让国内消费者能够在平台上买到更优惠的产品。并且在去年双十一期间拼多多对例如iPhone手机以及戴森吹风等高端产品的补贴,也使得其成为了部分用户心中的“国货之光”。
但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拼多多在2019下半年超额兑现的“百亿补贴”投入,在优化用户结构和提升平台调性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使得拼多多与电商行业前两名的用户数量差正在加速缩小。而证明这一观点的依据,则在于有自媒体曾声称,经过爬虫数据和草根调研显示,“在双十一期间,在拼多多上购买过百亿补贴iPhone手机的用户,此后一个月内出现复购行为(无论买什么)的比例,很可能达到了40-50%”。
虽然针对拼多多财报的表现,外界给出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无论现在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拼多多作为电商平台的已经在行业中已经站在了前列。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的用户量与流量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因此很大程度上也为其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2020年的开局中,先后上线“拼小圈”和“快团团”等新服务后,有观点认为拼多多或即将参与到“私域流量”的争夺中。在这其中,“拼小圈”主要是号召用户分享在拼多多上的购买动态,“来拼小圈,看看好友在买什么”,从一定程度上算是融入了当前流行的“种草电商”模式,只不过拼小圈的种草内容并不与小红书一样,依靠信息流算法对用户进行推送,而是基于平台从“微信时代”获取的用户社交关系网络,因此理论上来说也更有利于从“种草”到“拼团下单”的转化。
而“快团团”则是拼多多此次针对疫情所提出的服务,并从地域划分上区别“熟人网络”,但由于团购服务相当依赖供应链的稳固,因此目前还不清楚这项服务在疫情结束后的潜力。但无论是“拼小圈”还是“快团团”,本质上是将商品的受众范围进行扩大,让用户接收信息的效率变高,而这一切的践行基础,无疑正是庞大而稳定的流量池。
如果说2019年是拼多多用百亿补贴稳定用户的一年,那么或许在2020年,拼多多更多考虑在稳定平台流量池的同时,寻求更多营收模式方面的突破,真正做到“too big to fall”。
到此,以上就是宏思瑞号小编对于gmv跨境电商平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gmv跨境电商平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